粮改饲青贮工作已超越单纯的饲料生产范畴,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生动实践。当全株
玉米在收割机中转化为优质饲草,当牛羊粪污变身有机肥滋养新苗,小青贮正撬动着农业大循环,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。
政策护航筑牢产业根基。金秋时节的玉门田野,青贮收割机轰鸣作业,田野上一派忙碌景象。今年以来,玉门市锚定“种养结合、草畜配套”目标,严格落实政策推进粮改饲工作,争取到位项目补助资金244万元,按照每亩122元标准对青贮种植给予补贴,计划完成饲草收贮任务2万亩。市
畜牧中心组建技术指导组,对照“收割时效、青贮品质、储存规范”三项标准开展实地核验,确保补贴精准落地,为推进粮改饲项目筑牢坚实根基。?
科技赋能提升青贮品质。玉门市将科技赋能作为粮改饲提质关键,推动青贮生产从“传统粗放”向“精细高效”转型。在种植端,优选粮饲兼用型
玉米品种,通过合理密植和科学田间管理提升生物产量,推广轮作模式,测土配方施肥、病虫害绿色防控,为青贮
玉米种植提质增效。在加工端,普及全株
玉米青贮技术,收割时把握乳熟期的黄金窗口,保证秸秆与籽粒的最佳营养配比,采用机械化粉碎设备将原料切割至2~3厘米,搭配微生物发酵剂锁存营养,青贮加工机械化率达100%;储存方式因地制宜,引进裹包青贮技术,绿色“饲草包子”成为田间新景观,采取“青贮窖池+裹包青贮”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饲料长期保存且消化率提升30%以上的目标。在应用端,裕盛源肉牛养殖基地、十里牧歌10万只肉羊产业基地等规模牛羊养殖场采用“青贮饲料+精准饲喂”模式,牛羊育肥周期明显缩短,饲料成本有效降低,实现“科技+产业”双赢。
循环发展激活生态效益。粮改饲在玉门不仅是“粮变饲”的产业调整,更形成“生态—经济”双赢的良性循环,“青贮种植—牛羊养殖—粪污还田”闭环成典范,既减少焚烧污染,又提升秸秆饲料化利用率,让秸秆过腹还田,培肥地力,实现“饲草养畜、畜粪肥田”的循环利用。经济效益同样显著,养殖户通过青贮饲喂,肉羊出栏量同比增长14%,青贮饲料成为农民增收的“绿色银行”,成为激活玉门乡村振兴的“绿色动能”。